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5|回复: 0

《梅来看美国》11《犯罪之都迈阿密》作者:崔麦来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回帖

96

积分

版主

积分
96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逃离纽约,度假一周,我最近去了趟迈阿密,有幸探访了这座世界有名的犯罪之都。
        纽约到迈阿密其实挺方便的,三大机场都有直达航班,波音777升空后,直奔美国的天涯海角,大约飞行了三个小时。迈阿密是国际大都市,这里有54个外国领事馆,33个外国商务处和10余个国际商业总会。有人口590万,面积143平方公里,是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
        飞机在万里云天翱翔,我的思绪不禁回到变乱交织的冷战时期:面对美国霸权的组合拳,为什么苏联没能抗住最后解体?为什么日本没能抗住被割了韭菜?为什么前古巴领袖卡斯特罗却抗住了?不仅扛住了,还砸向美国一颗“罪犯核弹”。
                 (2)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迈阿密,这座在世界舞台上煜煜生辉的大都市,四十年前,还是一片满目沼泽、鳄鱼横行的恐怖之地。
        你更不敢相信,这座风情万种、纸醉金迷的繁华都市,竟是跨国移民和流亡罪犯潮水般涌入后亲手打造而成。
                (3)
        古巴紧邻加勒比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还扼守着墨西哥湾咽喉要道。百余公里外的美国自然垂涎,扶持一个傀儡政权控制古巴,强行占据石油业、采矿业和畜牧业等。
        多年以来,古巴人民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却过着极其贫苦的日子。五六十年代卡斯特罗异军突起,带领大家推翻美国傀儡政权,真真正正实现了独立。
        古巴是美国的后花园,两国直线距离仅217公里,仇视资本主义的卡斯特罗在古巴执政,相当于在美国的后背插了一刀。古巴革命成功后,美国就一直封锁制裁古巴,并训练古巴反政府人士,招募雇佣军,试图在古巴建立亲美政权。
        在国内,卡斯特罗因政策失误,导致大量古巴人逃亡,仅1965年一年,就有10万古巴人通过每天两次的“自由航班”从古巴首都哈瓦那来到美国迈阿密。
                (4)
        为了更好挖卡斯特罗的“墙角”,美国批准了一个特别规定:允许古巴人进入美国,到达美国并住满一年即可获得绿卡永久居住权。此法案一出,大量的古巴富人纷纷逃往美国,古巴国内的经济一落千丈。
        为了报复美国,卡斯特罗想了一个“绝招”,他将古巴国内监狱和精神病院里关押的15万罪犯和病人全部清空,送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史称“马列尔偷渡事件”。
        美国虽然“欢迎”古巴移民,但看到这15万人时还是皱起眉头,因为这些人不是以前从古巴来的“黄金移民”,即知识分子、资本家、技术工人、军人。这15万人,都是罪犯、白痴、妓女、毒贩、精神病患者,甚至有一些是穷凶极恶的歹徒。
        无论在哪个社会,他们都是一群“人渣”和麻烦,可是美国法案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是古巴人入境,美国就要张开怀抱。当一艘艘载满“罪犯”和“人渣”的轮渡从古巴出发时,全世界的目光都看向了美国,这位自诩灯塔之国的山姆大叔能一视同仁地将他们请进家门吗?
                 (5)
        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对于这批精心挑选的客人,照单全收。作为佛罗里达州最靠近古巴的大型港口迈阿密,成为最主要的古巴难民接收地。
        这些船只抵达美国后,迈阿密的社会迅速发生变化,城市几乎一夜之间变成“罪恶都市”。大量前罪犯和其他边缘人群的涌入,导致迈阿密的犯罪率急剧上升,新移民中的一些人还组织在一起成立犯罪团伙,涉足走私、毒品贩卖和其他非法活动。
        市中心的一些区域成为警察难以控制的地带,街头犯罪和暴力事件成为日常新闻,这种情况的发展让当地的居民深感不安,原住民纷纷搬离迈阿密寻找全新的居住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迈阿密不仅在美国国内,在国际上都被标记为“犯罪之城”。
                (6)
        迈阿密位于美国南大门,面朝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靠墨西哥湾,北接佛罗里达湾,周边有1700多个岛屿。
        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毒品走私的天然港湾,是跨国罪犯的冒险乐园,靠着这样的地理优势,迈阿密港很快成为进出美国重要货物和国际旅客的集散地,犯罪影视大片的拍摄基地,负面能量快速转化为创造性的社会资本。
                  (7)
        毒品产业给迈阿密带来治安麻烦,但也为其带来无尽的真金白银。这些资金很快又投入到了当地经济中,带动迈阿密经济飞速发展,豪华汽车、五星酒店、高级公寓和繁华夜总会等资本主义气息浓厚的事物,神话般出现在这个偏僻海港。
        迈阿密是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城市,这里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包容的文化氛围。走在迈阿密的街头,你可以听到西班牙语、英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古巴、海地、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移民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使得迈阿密充满了浓郁的拉丁风情。
        小哈瓦那区是迈阿密最具代表性的拉丁社区之一。一踏入这个区域,你就仿佛置身于古巴的某个小镇。街头有许多醒目的公鸡彩雕,有的上面还用中文写着“欢迎访问小哈瓦那!”,可见来这里的中国游客不少。街道两旁色彩鲜艳的建筑、充满艺术气息的涂鸦以及随风飘扬的古巴国旗,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古巴文化氛围。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古巴美食,如香气四溢的古巴咖啡、酥脆可口的古巴三明治和鲜嫩多汁的烤猪肉。街头巷尾还时常传来欢快的拉丁音乐,人们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展现出拉丁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除了拉丁文化,迈阿密还受到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市中心的艺术装饰区拥有众多风格独特的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色彩明快,线条流畅,成为了迈阿密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8)
        尽管犯罪问题突出,迈阿密仍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其拉丁文化、海滩风光及艺术氛围吸引了全球游客。例如,小哈瓦那的古巴雪茄店、南海滩的夜生活及艺术区的涂鸦墙,均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迈阿密的经济也逐步从毒品依赖转向旅游业、金融业及国际贸易,成为美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9)
        在大西洋温暖的怀抱中,街头巷尾弥漫着拉丁音乐热烈的韵律。然而,在这异域风情浓郁的城市里,也有大约五万多华人移民,一抹抹中国情如同璀璨星辰,悄然点亮了不同的角落,编织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动人故事。
        迈阿密的唐人街,是中国情最集中的展现。踏入这片区域,仿佛瞬间穿越回了中国。街道两旁林立着传统的中式建筑,朱红色的大门、飞檐斗拱的屋顶,无不彰显着古老东方建筑的韵味。店铺招牌上醒目的汉字,有的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有的刚劲有力似铁画银钩,用独特的书法艺术向世人诉说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唐人街,早点摊前便热闹起来。热气腾腾的蒸笼里,白白胖胖的包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油条在油锅里滋滋作响,逐渐变得金黄酥脆;还有那一碗碗冒着热气的豆浆,醇厚香浓。操着各种方言的华人围坐在小桌旁,一边品尝着熟悉的家乡味道,一边用亲切的乡音谈论着家长里短,它让远离故土的人们,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10)
        在作者下榻的酒店,我遇到一位来自武汉的向姓美女,她来迈阿密已经20个年头,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对可爱的男孩,她的老家离我武空当兵时的武昌南湖很近,在地球的另一边,老乡见老乡的感觉真好,分别时我们互加了微信,看得出,远离故土的她倍加思念祖国和亲人。
        迈阿密,这座充满魅力的国际都市,以其包容的胸怀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而中国情,就像一条坚韧的丝线,将华人与祖国紧紧相连,同时也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11)
        如今的迈阿密,已然成为了美洲的首都,世界第一邮轮港。当你乘坐飞机,透过机窗鸟瞰这座城市时,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湛蓝的天空下,洁白的云朵如棉花糖般飘浮着,金色的阳光洒在黄金海面上,波光粼粼。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建筑与碧海蓝天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漫步在迈阿密的街头,更是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美食香气,古巴三明治、海鲜烩饭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而那些身材火辣、风情万种的美女,更是迈阿密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身着时尚的服装,迈着自信的步伐,笑容灿烂而迷人。椰风海韵中,她们的身影与美景融为一体,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12)
        迈阿密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兴衰变迁,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然而,迈阿密的过去也提醒着我们,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带来动荡与灾难。那些被流放的罪犯,很多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反对霸权,倡导多样化的文化融合。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让我们祈盼世界和平,让每一个角落都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就像如今的迈阿密一样,风情万种,充满生机与希望。
IMG_20250501_221633.jpg
IMG_20250501_222631.jpg
回复 我要上头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6:22 , Processed in 0.11252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