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春天第一场采风:作家报论坛笔会
文学云作家报山东花卉
山东奇石
山东封面
泰山云
查看: 118|回复: 1

读书日,读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25

回帖

23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32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玉勇 于 2025-5-2 19:34 编辑

读书日,读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张店杨玉勇

徐中约所著的《中国的奋斗》(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以宏大的叙事视角、严谨的学术态度,从1600年前后的明清时期一直讲述至20世纪末,系统梳理了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冲击、内部社会变革以及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奋斗。阅读此书,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更能从中感受到一个古老文明在时代浪潮中寻求重生与崛起的坚韧精神,我们得以历史的迷雾中探寻中国走向现代之路的轨迹,思考历史对当下的深刻启示。
明清时期:传统秩序的坚守与危机
   《中国的奋斗》开篇,徐中约将目光投向明清时期的中国。彼时,中国处于传统农业文明的鼎盛阶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高度成熟,中央集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朝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强大的海上实力和对外交流的开放姿态,然而这一壮举并未持续,随后明朝逐渐走向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
清朝建立后,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但盛世之下,潜在的危机已经显现。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抑制了社会的创新活力,科举制度虽然选拔了大量人才,但也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导致科学技术和商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此同时,西方世界正经历着工业革命的洗礼,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外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当西方列强带着坚船利炮叩响中国大门时,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和华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古老的文明开始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徐中约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与问题,如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官僚体系的腐败等。这些问题使得清朝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得更加脆弱,也为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埋下了伏笔。明清时期中国的发展轨迹与西方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历史阶段的转折,成为了中国走向近代化道路的起点。
近代的屈辱与觉醒: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徐中约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过程以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领土,丧失关税自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不仅打破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也深刻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在夹缝中艰难生长。面对国家的危亡,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来实现自强求富;从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行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化道路上的不断尝试和觉醒。
徐中约在分析这些历史事件时,既肯定了这些探索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洋务运动未能触及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根本变革,戊戌变法因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然而,这些探索为后来的革命和变革积累了经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xin_4201062107495931868026.jpg
回复 我要上头条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主题

25

回帖

23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325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民国时期:动荡中的艰难前行
中华民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徐中约在书中指出,民国时期,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不同时期进行了合作与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除了政治和军事方面,民国时期在文化和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观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探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教育、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尽管民国时期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中国人民在动荡中不断探索,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不懈努力。
四、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徐中约在书中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内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国外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挫折,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更是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徐中约以宏观的视野观察新中国的发展,指出中国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关注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奋斗、追求幸福生活的历史,展现了一个古老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五、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阅读《中国的奋斗》,我们可以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获得诸多启示。首先,闭关锁国只会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与交流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明清时期的中国因闭关锁国而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以来的对外开放虽然伴随着屈辱,但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技术和发展机遇。其次,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只有摆脱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束缚,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发展的道路。再者,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模式。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此外,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也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无论是近代的反侵略斗争,还是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以其丰富的史料、深刻的分析和客观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卷。通过阅读此书,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让我们铭记过去,更能为我们照亮未来的道路。在当今时代,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奋斗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学术佳作,更是一部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的人深入研读的历史教科书,它将继续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7:05 , Processed in 0.1200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