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王琼以其卓越的才能、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从工部主事起步,一步步登上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的高位,成为一品大员。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在治理漕河、平定叛乱、加强边防等方面都建立了不朽功勋,与于谦、张居正并称明代三重臣,当之无愧地成为明朝的中流砥柱。
1459年,王琼出生于山西太原(今山西太原刘家堡)的一个仕宦之家。伯父王永寿,明天顺年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父亲王永亨,成化年间任隆庆知州。自幼,王琼便聪颖智慧,在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封建传统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幼承父训,精于理学”,4岁时他便能书写楷书,5岁被举为奇童,8岁通读《尚书》,12岁起更是独辟一室,伏案勤读。年少的他,心中早已怀揣着远大志向,对仕途充满向往,胸藏治国安邦之术。
21岁时,王琼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得中“庚子科”举人,就此步入仕途。4年后,他赴京赶考,又中成化年“甲辰科”进士,被授为工部主事。不久后,他担任主管水利的都水郎中,负责全国大运河的漕运治理。这一任命,成为了王琼展现才能的开端,也拉开了他传奇仕途的序幕。
明朝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漕运成为了国家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到了明弘治年间,漕运却陷入了重重困境。沿漕河各州郡虽设有通判、县丞等专职官员负责漕河事务,受工部都水郎中直接管辖,但这些官员大多被各省“抚按委以兼杂”,或是因为治理河道差事艰苦且难以升迁,“多不尽其职”,致使整个漕务日益松弛,甚至无人过问。
王琼上任后,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他果断奏请朝廷,采取“核实人员编制,革除地方所谓兼差,责令专司河道本职”的措施。这一举措犹如一阵疾风,迅速整肃了漕务人员,使得漕运工作重新走上正轨,新的局面逐渐展现。治理漕河的过程中,王琼发现河防用的埽草存在严重问题。当时,埽草新陈混杂,堆积腐烂却无人管理,而县官每年还从百姓中大量摊派,部分官僚更是趁机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王琼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亲自组织稽查核对,首先核清埽草的存量,再根据河防的实际需要,定出每年的征收数额,多余部分则折收银两,以减轻百姓搬运负担。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不仅河防储备充足,而且收取折银三万有奇,既保证了河防资财的专用,又刹住了贪污浪费之风,百姓的生活压力也得到了极大缓解。
王琼对那些随意动用河防木材移作他用并贪污的州县官员毫不留情。他奏请皇帝下旨:“沿漕河州、县,不得动用河防专用木材,违者严加议处。”这一强硬措施有效保住了河防资财,也让那些心怀不轨者不敢再肆意妄为。当时舆论纷纷称赞王琼办事“秉公识体”,且“力定毅足”,说到做到。《明史·王琼传》中也对他治理漕河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治理漕河三年,……不爽毫发,由是以敏练称”。在治理漕河的任期内,王琼对每步每里的河道闸座、一尺一丈的漕舟水材之费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考稽,确保准确无误,并将这些信息著入漕志。他还参照明成化年间王恕所著《漕河通志》,经过实地认真勘查,于弘治八年(1495年)编著了《漕河图志》八卷。这部著作对漕河河图、河之脉络原委及古今变迁、修治河道的经费,以及历朝有关漕河奏议、碑记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记载,在当时和后来都被视作一部“切于实用”的治理漕河的重要著作。王琼治理漕河的三年,是他崭露头角的三年,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和务实的行动力,成功解决了漕运中的诸多难题,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清廉正直的为官品质,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朝中期,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宁王朱宸濠叛乱事件成为了这一斗争的集中体现。宁王朱宸濠封地于南昌,作为朱元璋子宁王朱权的五世孙,他见武宗皇帝整日游嬉,朝政荒废,便心生觊觎皇位之心。他厚贿朝中权贵,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夺取皇位。
正德十年(1515年),王琼出任兵部尚书。早在朱宸濠叛乱之前,王琼就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了宁王的不轨意图。正德十一年(1516年),他力排众议,特举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出任南赣巡抚。接着,又借福建省有警之机,以兵部请旨,准王守仁“便宜提督军务”。实际上,王琼与王守仁此前从未谋面,但王琼素知王守仁的才能与为人,他唯贤是举,事先精心筹划,将王守仁安排到江西,这一举措成为了日后粉碎朱宸濠叛乱的关键,真是平叛奇谋,运筹帷幄定乾坤。
正德十四年(1519年)6月14日,朱宸濠在南昌公然谋反。19日,王守仁飞书报警,紧接着,巡抚南京都御史李充嗣也飞章告变。一时间,京师震动,收受朱宸濠贿赂的官员大吏态度暧昧,一些怕事的官员更是惶惶不安,不知所措,拿不出任何应对之策。兵部尚书王琼却独具胆略,胸有成竹。在这危急关头,他一夜之间草疏十三道,对平定宸濠之乱进行了严密部署。他请下诏削藩属籍,正贼名,以正视听;命南和伯方筹祥督操江兵防南京,确保留都的安全;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率所部趋南昌,对叛军形成包围之势;应天巡抚李充嗣据镇江,截断叛军东进之路;许庭光镇浙,防止叛军逃窜至浙江;淮扬巡抚丛兰扼仪真,控制住叛军北上的咽喉要道。王琼镇定自若地对众官员说:“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抚赣州,正为今日,不过旦夕,贼成擒耳。”事实正如他所料,朱宸濠叛乱仅用43天就被成功平定。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平叛之战中,王琼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精准的战略眼光,定大疑,决大难,镇静自若地指挥着各方力量,使得叛乱迅速被平息,人民免遭涂炭之难。他的功绩不仅在于成功平定了叛乱,更在于他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决策,为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