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山东花卉
山东奇石
山东封面
泰山云
查看: 377|回复: 0

鲁中平原上的齐地风骨与千年光影交响

[复制链接]

525

主题

85

回帖

290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909
发表于 2025-9-30 0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0374_20220207083519940060_0.jpg


我走出桓台县城向东行四十余里后,一片低山丘陵在鲁中平原上悄然隆起,主峰海拔254.6米,面积达10平方公里,这便是古称"商山"的铁山。它曾是临淄、新城(桓台)、长山、益都四县共领的界山,更是承载着"铁山晚照"这一千年胜景的文化地标。当夕阳为山体镀上金边,光影在岩石间流转,那被古人形容为"光芒陆离,顿增色泽"的景致 ,在时光中漫漫铺展开来,它将齐国冶铸的烟火、烈女救民的传说、抗日烽火的记忆,都熔铸进这抹落日余晖里。
铁山的名字,镌刻着一部华夏冶铁文明的开篇史。在商代,先民便发现此处蕴藏的优质铁矿,这座山因此得名"商山",成为中国早期冶铁业的发源地之一。地质勘探显示,铁山属奥陶系和石灰系地层,归金岭闪长岩杂岩体,其铁矿石因品质优良而"显赫于史",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称霸之路奠定了物质基础。齐桓公时,这里已是规模宏大的冶铸基地,炉火昼夜不熄,锻打出的铁器既用于农耕,也铸就了齐国的坚甲利兵。铁山的铁矿资源,正是当年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底气所在。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铁山尤为详尽:"商山在淄川县北七十里,有铁矿,古今铸焉。山前有盘龙岭,后有铁牛峰,左有金山祠,右有莲洞,绝顶有炉神祠,旁有圣水泉。"这些景观地名,如今仍能在山间寻得踪迹,每一处都承载着古老的传说。其中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炉神姑的故事。相传古时铁山出现一头铁牛,昼伏夜出毁坏庄稼,官府限期熔化铁牛,失败则斩炉匠。铸剑大师李焱束手无策之际,其女李娥泪滴入炉,竟使铁牛渐熔。为救父亲与乡邻,李娥投簪、耳环乃至纵身跃入炉火,终使铁牛化尽 。齐桓公感其忠烈,敕封"炉神姑",百姓则在山顶建祠祭拜。如今铁山绝顶的炉神姑祠虽历经修缮,香火依旧旺盛,山下冶里村、桓台县城的炉姑园与塑像,正在印证着这份跨越千年的民间尊崇。
铁山晚照的神奇,在于其光影变幻的罕见奇观。作为"旧新城八景"之一。这一景观并非每日可见,民间相传每六十年才得一见,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据有幸目睹者回忆,奇观多出现于傍晚掌灯时分:一团直径约一米的鲜红光亮从铁山北端冉冉升起,缓缓南移,十余秒后转为跳跃状态,半分钟后倏然消失于山南麓。这团红光高悬山头十余米,能将地面景物映照得清晰可见,甚至能看清远处大寨村与卫固村的轮廓,场面堪比"海市蜃楼"。
清代新城贡生成聿炌曾以七绝《铁山晚照》描摹此景:"铁山耸黛一峰孤,烟锁晴岚滑有无。最是夕阳宜近照,西窗翠上敛氍毹。"诗中"耸黛"二字精准勾勒出铁山青黑如黛的山体轮廓,而"烟锁晴岚"则点出了光影变幻的环境基础,山间蒸腾的雾气与夕阳相互作用,才造就了这"翠上氍毹"的奇幻效果。据现代科学推测,这一奇观可能与铁山的地质构造有关,山体富含的磁铁矿在夕阳照射下产生光学效应,加之山间气流折射,共同形成了这转瞬即逝的光影盛宴。
铁山除了晚照奇景外,还有"商山霁雪",它曾是高苑县八大胜景之一。明代高苑知县葛臣在《商山霁雪》中写道:"云霁群峦建,商山白更多。东坡看马耳,诗兴更如何。"描绘了雪后初晴时,铁山银装素裹,与远处山峦相映成趣的景致,尽显北方山水的雄浑与清丽。从"霁雪"到"晚照",铁山的四季景致皆入诗画,成为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对象,让这座山从自然景观升华为文化符号。
近代以来,铁山的底色被染上了浓重的红色。1937年,廖荣标、姚仲明等共产党人联合进步人士马耀南,在铁山脚下的太平村发动了著名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成为山东"三山起义"之一。起义军高擎红旗,以铁山为依托开展游击战,《黑铁山起义歌》"我们的队伍发源在黑铁山西,红旗飘扬在山顶上"的歌词,至今仍在山间回响。为纪念这场起义与牺牲的烈士,如今铁山之巅矗立起高耸的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西麓则建有纪念馆、纪念壁、烈士坊等建筑群,使这里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那时起,"黑铁山"的名字便与"铁山"一同流传,既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也彰显着民族的气节。当前,淄博作家王遵义老师正在创作长篇纪实小说《黑铁山抗日烽火》一书。
铁山的文化价值,因"铁山文化"概念的提出而愈发深厚。当地学者于有存等老人经过数年研究发现,炉神姑传说的背后,是春秋时期冶铁工匠的血泪史。在生产力低下的那个年代,冶炼失败的工匠常遭斩首,传说中"铁牛"的原型,其实是一块裸露地表、无人敢采的巨大磁铁矿体,1943年不幸被日本侵略者盗采殆尽。这些研究让传说与史实相印证,使铁山不仅是景观名山,更是成为研究齐国冶铸史、民间文化史的活化石。
今天的铁山,早已褪去古代冶铸的烟尘与战争的烽火,正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着新生。那蜿蜒山间步道,串联起盘龙岭、铁牛峰、莲花洞等古迹,圣水泉的汩汩流淌,滋养着山间草木。炉神姑祠逢农历六月十九的炉神姑诞辰,百姓前来打醮祈雨,重阳节参拜的习俗延续至今。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内,实物展品与影像资料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每年都有大批学子与游客前来缅怀先烈。
铁山最动人的景致,仍是在夕阳西下之时。当落日的金辉洒满,青黑的山体渐次染上橙红、赭黄的色泽,光影在岩石的沟壑间游走,仿佛在演绎千年的时光流转。此时站在山巅远眺,东望桓台平原麦浪翻滚,西接张店城区楼群林立,古今景象在晚照中交融。那曾被古人惊叹的"红光"或许难得一见。夕阳为纪念碑镀上的金边,为炉神姑祠投下的剪影,这些都是新时代的"铁山晚照"。
从商山到铁山,再到黑铁山,这座海拔不足三百米的山丘,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重量。它是齐国冶铸文明的见证者,是民间信仰的寄托地,是抗日烽火的燃烧点,更是自然奇观的孕育场。"铁山晚照"的神奇,不仅在于光影的变幻,更在于它能将三千年的烟火、传说与精神,都凝聚在落日余晖的刹那间。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山尖,铁山渐渐归于沉静。那些熔铸在矿石里的文明密码,镌刻在传说中的人文精神,凝结在光影中的自然奇迹,从未消散。它们像铁山本身一般,沉默却坚定地守护着齐地的记忆,启示着后人,真正的名山,不在于高度,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重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3 20:19 , Processed in 0.0865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