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山东花卉
山东奇石
山东封面
泰山云
查看: 454|回复: 0

荫柳村纪事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9

回帖

60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09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荫柳村纪事
文/尹彩芸

瑚山晨雾还没有散尽的时候,荫柳村西三座大坝恰似三颗璀璨的宝石,蓝盈盈的泛着光亮。连着三个大坝的三条小河,仿若一个大写的“川”字,自西向东潺潺汇入范阳河。其中,西河沿和北河沿的溪水穿村而过,为村庄增添了灵动之美 。而这三处小溪中,又以北河沿水流最为充沛,它越过红石板,穿过小桥,日夜奔腾不息,欢腾于屋檐月下、墙根篱笆之间,宛如一幅灵动的小桥流水江南水乡图,尽显温婉秀丽。

但这温婉的背后也藏着隐患,每年雨季,河水从上游迅猛而下,滚滚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泄而下,瞬间一片汪洋,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是河,哪里是路。北河沿的洪水还常被焦磁路上的桥洞阻挡,宣泄不畅。住在这里的村民,暴雨到来之前,村主任孙宝国都会打电话劝他们先撤离,以确保村民安全。

村里老人们说,荫柳村的魂一半在水里,一半在庙里。村内庙宇文化底蕴深厚,共有三座庙。前街坐落着古老的关帝庙,它位于村中央,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庙宇坐北朝南,建筑精美而恢宏,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村民的信。据村中老人回忆,后街的老母庙是村中最早的古迹。1993年,重建的老母庙位于村西北高台处,依旧坐北朝南,仿明清时代风格,飞檐翘角重现往昔庄严。土地庙位于村南,1997年修建。这座不起眼的小庙青砖小瓦坐西朝东,在当地丧葬习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哪家老人去世,孝子贤孙都要披麻戴孝,用棍子抬着铁桶,桶里盛着水和小米,早晚两次到庙里送浆水,去时不能掉眼泪,回家时哭声震天,家族大人多的声势更加浩大。

2014 年婆婆去世时,我才算真正见识了村里丧事的排场。灵棚搭在院子里 ,忙人孝家来宾三天饭食都在闲置的村小学教室里做席,五六个端盘子的乡亲穿梭不息,锅炉的热气在空气中翻腾。按老规矩要雇吹手、摆宴席,光招待帮忙的乡亲就得开几十桌。发丧这天,要在关帝庙前打路祭,行叩拜礼。村委主任孙宝国站在村小学一角沉思,看着流水席叹了口气:"不能再上饭店,再上盘了。" 那天他说得轻,却像块石头落进了村民心里。​改变旧俗比疏通洪水还难。

村里老人们总说 "三里不同俗",孙宝国带着村委班子挨家串户做工作,把丧事流程一条条写在红纸上贴到村委门口。2023 年博山区推行白事简办政策后,村里干脆把小学教室改造成了追思厅,屋顶重新铺了瓦片,墙面刷得雪白,新添的厨房里锅碗瓢盆摆得整整齐齐。现在简单喽,播放哀乐、三鞠躬,两天就办完。有村民算过账,以前办场丧事最少要花一两万,现在有追思厅免费提供场地,吃的是大锅菜,加上村里给的补助,几千块钱就够了。​

今年秋雨连绵时,我站在新修的沥青路上,看着水流顺着排水沟乖乖淌走,忽然想起从前洪水漫到门槛的日子。修路那阵子,沿街住户天天扒着门缝看进度,张婶和李叔总为 "哪段该垫高两寸" 争得面红耳赤。孙宝国干脆带着施工队在路口开现场会,用树枝在泥地上画泄洪口的位置:"东大街出口要抬高三十公分,顺势修一道慢坡。北河沿桥西必须留两个口子,桥东留一个口子,并挖泄水沟。" 如今那处垫高的路面成了天然隔水带,沿荫桃路下来的洪水乖乖拐进南河沿。焦磁路桥洞边新挖的导流沟里,水流打着旋儿就回了河道。​雨后的清晨最是惬意,冬青树叶上的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油亮的沥青路倒映着蓝天白云。

我和几位乡亲在村口遇见巡路的孙宝国,他裤脚卷着还没放下。"孙主任,这路修得能跑大货车喽!" 张婶笑着递过刚摘的黄瓜。他摆摆手就要走,却被大伙拉住说家常。有人指着眼前的大坝打趣:"咱这风景,不比汪溪湖差吧?" 话音刚落,北河沿传来哗哗的水声,像是在附和这话说得有理。​说话间又来了一队遛弯的人,人还未到,笑声先闻。

我忽然明白,荫柳村的水不再咆哮,庙宇依旧安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掌舵人,把民生大事都办得像这沥青路一样扎实,不曾张扬,却把每一步都铺在了乡亲们的心坎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家报(鲁ICP备18040151号-9)|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作家论坛|报坛|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网络作家网|作家报论坛 ( 鲁ICP备18040151号-9 )|网站地图

GMT+8, 2025-9-4 18:36 , Processed in 0.1100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